为什么讨论这个问题
质量社区有伙伴在群里提问:测试如何反哺业务?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不仅自己遇到过,也被同事和客户反复问过,是一个做测试和质量工作都会遇到的典型问题,非常值得拿出来单独讨论一下。
为了避免因不同立场而产生误解,我将问题重新定义为:测试如何影响业务、增强与产品之间的协作。
本文总结了我在群里的回复,大家围绕该问题的讨论,以及我在工作中与这个话题相关的观察和思考。
请注意,在本文的讨论中,不刻意区分“业务”和“产品“,可以将它们笼统地理解为业务需求的来源方。
测试如何对业务产生影响
我认为能产生影响的大前提是充分了解业务。“充分了解业务”这六个字可能相对抽象,在以往的测试语境下,我们很少把它展开,到底什么叫了解业务,哪些方面的了解才算是"充分"?
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我发现技术部门(或者叫IT、科技侧、研发部门,一个意思)往往很少能清楚了解为什么要做一个产品,为什么承接一个需求。大部分都只是把需求承接过来,有时甚至不知道用户是谁,不知道谁来评价产品,就稀里糊涂地进入研发了。更有甚者,有时连产品角色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就开始写需求了。
当我们不清楚需求从哪里来、如何产生、服务于谁的时候,就无法说自己真正了解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了解需求的来源,明确当前的业务目标,然后理解业务目标如何细化为产品目标。
一旦我们能够确定需求的价值如何服务于具体的业务成效,我们就找到了测试影响的时机和内容。
1. 需求澄清阶段:把控需求质量
如果我们能在需求产生初期就介入讨论,就可以验证产品需求到软件需求的转化是否恰当。对于可能违背业务目标或用户价值的需求,我们需要重点讨论。在这个阶段,我们的主要影响在于确保软件需求与业务诉求的一致性。
2. 软件开发阶段:用户视角验证
在这里提"软件验证"而非"测试"阶段,是因为测试不仅仅是按产品需求完成测试。测试人员应站在用户角度验证产品的合理性,成为产品的首批使用者。他们需要从用户视角审视和验证软件的实现,确保产品不仅符合规格,还能满足用户实际需求。
3. 生产验证阶段:产品价值闭环
做好客户支持,归纳总结客户问题根源。利用对生产问题的根因分析和改进措施,形成预防机制,提供业务需求层面的改进建议。将上线后测试观察到的产品表现与预期进行比对,若发现成效偏差或用户新需求,可反哺产品和业务。
谈谈以往遇到的问题
顺便总结一下服务客户过程中,我遇到的三个典型问题:
- 从业务目标到产品目标,再到发布目标,这整个过程是缺失的、割裂的,大家说不清楚为什么做这个需求,想给哪个用户实现什么价值。
- 产品上线之后就没人管了,没生产事故就行,至于是不是实现了业务诉求和用户期望,没人在乎,也没人去持续验证。或者有人在做,但反馈太久了,用户都跑了,黄花菜都凉了。
- 测试话语权的问题:不同背景下,研发侧对于业务侧的影响力确实不同,有时测试苦口婆心也很难奏效,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考虑到当下的行业环境,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约束和限制。但好在谁也没把谁的嘴封上手捆上,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提问,有了锲而不舍的追问,就有可能产生一些连锁反应。
据我观察,绝大多数测试同学都很友善,觉得有些问题暴露出来可能会让大家难堪,所以就很难开口询问。但质量的事有时候就是这样,你不让他痛一下,对方很难意识到你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你的话是有分量的。所以我们鼓励大家充分暴露问题,暴露风险,把丑话说在前头,总好过事后互相甩锅。
在上面的三个问题中,有伙伴认为前两个都是产品的职责范畴,这没错。讨论职责时候是这样,澄清职责边界有助于每个角色做好本职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测试与产品、研发的工作内容,确实存在一部分耦合。随着团队规模变大和职责细分,最终目标丢失和反馈周期变长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每个团队能看到自己的输入和输出,尽可能避免这个范围内的信息丢失,争取局部最优解。
但我们现在的目的不是搞清楚职责划分,而是怎么影响甚至反哺业务,那就不受职责局限了。两个不同的角色互相讨论,要么A往B靠,要么B往A靠,大家寻找共同利益,互相拓展边界。这样就能互相渗透,持续产生影响。
现在讨论这个还有意义吗?
以往在产研协作过程中的一些限制,很多都是人的限制,不是程序的限制。 比如协作的沟通成本,迭代的容量,需求的拆解等等,几乎都源于人的限制。以后如果是AI生成代码,很可能就不存在这类问题了。
那现在讨论这个话题还有意义吗?我认为是有意义的。技术发展快,但产业结构和协作方式的调整却没那么快。 自动化测试都讨论这么多年了还没能取代点工,人有人本身擅长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给自己一点信心。
还有一个意义在于讨论的氛围。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不爱吵架了,别人吵架也懒得看。
如果说有人今天一来就憋着要讲漂亮话,教育人,教别人点事情,强迫别人认同自己,这就没法好好聊天了。当感知到对方带着这样的立场,我也很难平心静气地接受对方的观点,哪怕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着相了,没辙,继续修练吧道友)
再进一步,当对方试图分析一些立场和动机时,我通常都很没耐心。因为分析到最后,很可能发现我原来脑子空空,腹中草莽,无知又不以为耻地苟活于世。对方生气我也生气,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