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这个号已经500天没更新了。号主还在,借着「质量三人行」第六季回归的机缘,决定恢复更新。此前,由于种种内外因素,我对表达的立场一直不够明确,现在想明白了。
我将继续分享与质量相关的话题,也可能会谈及对行业、职场和个人成长的观察与看法。今后本号的所有更新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其他组织和个人无关,特此声明。
去年我经历了一场重大变故。有多重大呢?它将我的人生泾渭分明地分为两段,仿佛命运和我开了个巨大的玩笑。我突然意识到,过去我所构建的思考方式和处事原则,可能都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事情本身并不复杂,说穿了无非就是生老病死人生八苦种种。只是作为身处其中的个人而言,难以快速参透,徒增一些痛苦罢了。
变故本身不是重点,个人情况多说无益,这里主要想跟大家聊聊我是怎么走出来的,有哪些关键因素促使我积极自救,以及那些帮我熬过这两年的“救命稻草”。动机很单纯,希望通过我的分享,给身处痛苦中的人们带来一点积极影响。能做一点是一点吧。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从思维、行为和经验的角度进行阐述。前两部分汇总了一些零散信息,第三部分对我最有帮助。如果时间有限,建议直接阅读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 自我洗脑的万能钥匙【思维层面】
这部分主要解决一个问题,面对困境,我们如何调整思维方式。以下思路相对主观,可按照个人习惯进行自选和排序,形成自己的万能钥匙。
1. 所追求的很可能只是一种感觉/幻觉
- 反正都是感觉,不见得一定需要
- 既然都是感觉,不妨思考实现感觉的途径,会有更多可能性
- 即便没能营造出这种特定感觉,也可以去追求其他感觉,甚至不必相似
2. 一切都是暂时的,都会过去,接受各种结果,早晚回归平淡
3. 追求不同的体验,而不是某种特定体验(都会腻的)
- 追求某种特定体验,必定会被边际效应递减折磨,再美好的体验也会腻的
- 追求多样化的体验,痛苦也无妨,痛苦也是不同
- 尝试新事物后遭遇挫折,也是一种学习,至少从Unknown变成了NO
4. 培养观察者心态:当局者迷,跳出来看
- “分手了好难过,写个段子吧”
- “这人真奇葩,让我进一步理解了人类多样性”
- “太痛苦了,怎么描述这种痛苦呢,积累个一手素材吧”
5. 很多事情都是偶然,识别不可控因素,专注可控因素
- 假设一件事情能成可能有10个影响因素,其中大概只有1-2个在个人可控范围内
- 识别不可控因素:了解哪些事情会影响结果,知道就好
- 干预可控因素:努力还是有用的,至少能在可控范围内提高成功概率
6. 也可以放弃自我,吗喽有吗喽的快乐
- 首先大家都是人,一样焦虑,一样失眠
- 再不济可以不当人,当个猴也挺好啊,放弃自我反而能获得纯粹的快乐
- 放弃自我不等于自甘堕落,而是体现了一种不被人为概念束缚的灵活性
7. 早晚都得死,我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
- 人生只有一次,人在就有意义
- 求生欲是生物本能,重开不见得更好
- 实在不行了,可以选择死亡,没问题的(理解,但不建议))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逃避太容易,不要沉迷万能钥匙,它只能帮你在最绝望的时候感受好一点,并不能让你拥有幸福的人生。
第二部分 专注当下的行为列表【行为层面】
本部分主要解决这个问题:事已至此,还能做点什么让自己感受好一点?不至于损失更大?
- 降低预期:不设期待,接受各种结果,给啥都赚
- 凑齐成事所需的各种条件:可能只能凑齐一部分,如果尽力了还没好结果,就参考1
- 提升过程精确性:对大事难事进行任务分解,能消除部分不确定性(2和3都来自马斯克,感兴趣的同学可自行了解)
- 既往不咎,基于当下迭代式前进:往事暗沉不可追,现在你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成年人,有能力做出改变。在允许试错的时候,于无数次失败中每次改进一点点,最终改变结果
- 持续行动,手不能停:不管情绪好不好,事情得做
第三部分 或许有用的经验锦囊【个人经验】
这部分内容对我个人来说非常有用,后来看了点书,了解到有些尝试涉及认知行为疗法,也意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可能是病态表现。不过这都不重要,有用就是好方法。
1. 转移
找到一件可以占据身心的事情完全沉浸其中,可以是练字、跑步、烹饪等各种你喜欢的事情,特征是你必须全情投入才能完成。
比较建议思虑过度的朋友尝试折磨身体,“跑五公里世界和平,心中都是坦荡与善良。” 如果已经不想不行了,实在没法转移,就继续往下尝试。
2. 强行断联
睡觉、喝断片(不建议)等方式帮你关闭常规思维系统,也许醒来感受会有好转。
3. 如果一定要当下思考的话,可尝试下面两个思维工具
1. 意义探寻问题列表
- 选出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五个人,他们是谁?为什么是他们?你今年见过他们吗?
- 有哪些瞬间让你觉得自己在活着?回忆里有哪些有意义感的画面?
- 你愿意继续活着的最小需求集合是什么?为了维持这个集合你需要做什么?
- 你是拥有物质,还是被物质所奴役?
- 同理,你是拥有精神,还是被精神所奴役?
2. 认知重塑:区分和充分感知想法、感觉和行为
- 当脑海中冒出一个念头:我真是个XXX的人
- 意识到这只是一个想法,并不是事实
- 我注意到我在想……(想法),这个想法描述得准确吗?
- 我通常在什么时候、在哪里产生这种想法?
- 想法产生后,我心情怎样?可将不同心情按类别和程度分别描述
- 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
- 我需要接受、改变或消除这个想法吗?
这两年里,我频繁看到同一事件的不同侧面,感受到人们如何孜孜不倦地自欺欺人。别人以各种理由来PUA你做事或不做事,其实自己也一样。如果被骗尚能撇清关系,至少能站在道德高地指责他人,那自我欺骗呢?
我们活在言行不一的矛盾中,表面上渴望无条件的爱与理解,内心却仍在默默计算成本收益。一边说着没所谓,心却碎成了渣。那些你所珍视的,随着时间的过滤魔法,最终变为笑谈。于是你懂了,缘分只是一期一会,缘尽于此就坦然接受,别再强求。
意识到这一点,我感到深深的绝望。没有相互理解,没有感同身受,甚至自己也搞不懂自己。我想要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呢?
于是想到抛弃人为概念,扔掉那些形而上的枷锁,回归最朴素的原点。
如果我只是森林里的一只猴,我想要什么?无非是吃饱穿暖,健康愉快,远离伤害。如果允许再贪心一点,希望我在乎的几只猴子(这只是一种比喻)也能吃饱穿暖,健康愉快,远离伤害。其他没了。
所以朋友们,人设都是暂时的,困境也是。你拥有怎样的特质,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信号会微弱但持久地发送给整个宇宙。请务必相信,跨过漫长的人生,命运终将补偿你——也许不是你预期的方式,所以你暂时还没意识到。
如果在自我探寻的路上,能让同行者感到一点希望和温暖,使他们愿意在寒夜里坚持走下去,那就更好了。
这或许会是你想要的浪漫和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