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背景:A最近遇到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想不通,想请教B开导,遂产生以下对话。
A:“我还是要在专业上努力精进。”
B:“我有时候不知道你努力工作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钱吗?”
A:“是啊。”
B:“可是你啥也不买,毫无物欲,多挣钱来干嘛呢?”
A:“我要换房。”
B:“不换房不行?换房是多久后的计划?”
A:“不换也行,换也是十年后。”
B:“十年那是多久的时间啊,你在十年前能想象现在吗?”
A:“不能。”
B:“如果钱更多,会让你更开心一点儿吗?”
A:“不能。”
B:“那你努力工作不是为了挣钱。”
A:“我有个人追求啊,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B:“你的个人追求是什么?”
A:“持续精进啊,更好的自己啊。”
B:“嗯,可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你总对自己不满意?”
A:“我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可以更优秀。”
B:“为什么不爱真实的自己,而去爱一个想象中的自己呢?”
A:“……不要用问题来回答问题。”
B:“持续精进和积极躺平有什么区别?哪个更经济?”
A:“持续精进更高级啊,追求卓越让自己快乐。”
B:“那是你的价值判断,买书和买包有什么区别?都是让自己快乐而已。”
A:“进步可以获得更好的认同感。”
B:“这是资本对人的异化,你的价值感建立在外界认同的基础上吗?”
A:“……”
B:“不要受限于国家、公司、社会这种抽象概念,回到真实的生活中来吧。我看到你吃饭时心不在焉,你在想什么?”
A:“我在构思文章。”
B:“为什么吃饭时候不想吃饭的事儿呢?”
A:“因为我觉得那样太浪费时间了。”
B:“你错了,吃饭时候想吃饭,才是真实活在当下,才是不浪费时间。你的那些精英理论才是浪费时间呢。你的身体和精神天各一方,可怎么活呢。”
A:“或许吧,说得我有点动摇了,如果毫不在意外界,似乎真是怎么过都一样。”
B:“就是的,这些事情一点都不自然。吃喝玩闹,像动物一样活着,才自然。你还有梦想吗?”
A:“没有梦想,没有梦想。”
B:“现在我要去追求自然的平静感了。”
A:“说人话。”
B:“食困上来了,我去躺会儿。”
A:“我发现了,你是个隐藏的扫地僧啊。”
B:“扫地僧也不自然,我谁也不是,我只是我。这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