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底下无新事,普通人的困境从未改变

困境不美丽

十一假期,我在旧书店买了本旧书。为啥买呢?在我中学时期,这算是本畅销书,短暂火了一阵就销声匿迹了。二十年里没想起过它,直到十一在一堆旧书中翻到它,有种二十几年弹指一挥的感觉,情绪上头就买了。

2024年10月3日 购于中国书店

当年它给我唯一的印象是,它出版后没过两年,高考改在六月了。我当时想:这书名功不可没。

断断续续翻了一个月,可算看完了。内容不难看,只是文字颇有时代特色,现在看有点不适应,但不影响理解。看完感慨万千,列几段文字大家感受一下。

请注意,这本书没有电子版,以下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手敲的,费劲巴拉,以至于联想到作者用笔写下这些文字的心情,进一步隔空共情。我知道OCR,这里手敲就是为了表达郑重其事,顺便打发时间。

有关下岗

路光明对车夫产生了好感,被他的快乐,热情,真诚感染,和他攀谈起来。
“你一直踩黄包车?”
“不,原先上山下乡挖地球,回来后抡铁锤,前两年工厂效益不好,下岗了。下岗后找不到什么好做的,做生意要本钱呀,拿不出。反正有力气,就干上了这行。”

卖馒头的将手往围裙上搓一搓,嘻嘻笑起来,“全是棉纺厂的女工,下岗了,一时半会儿还找不到活干,厂方又发不出工资,只好想了这个妙法,在厂食堂蒸馒头发给我们伺弄,挣得的钱归我们。我们就推着车上街了。”

回到家里,方亮第一时间把《纺织姑娘》,开得震天价响,踏着那轻快的节拍,她似乎又回到了大工厂,又看见了她的姐妹们,看见了雪白的纱绽子,似乎忘记了从今以后只有从这支歌里才能找到她所向往的生活和感觉,只以为自己刚从厂里下班。
趁方亮洗碗,马原拿起报纸看,目前他最最关心两件事,关于高考,关于下岗。他每天急着从报纸搜索这两方面的消息。关于高考的一看完马上让方亮也看,然后电话转告吴小莎和路远,生怕她们漏网。关于下岗的一看完便随即藏起来,在马原眼里这些消息对于方亮无疑是一种恶性刺激。随时有可能被下岗潮抛到生存危机边缘的人,再老练再沉着再不在乎也绝不可能在告别一种生活,告别一种赖以生存了几十年的谋生方式的时候,内心没有任何波澜,精神没有任何动荡,除非这个人是块朽木,是具活着的尸体。
当潮水涌来的时候,他一个小人物是无法抗拒汹涌而至的潮流的,他唯一能做的只有在潮水还没扑来之前,尽量地减少不必要的不安和躁动。因为还有更重要的战斗等着他们。

吴小莎弄不明白,谁下岗,谁在岗,由谁说了算?为什么大批工人职员下岗,当头头的可以稳坐钓鱼台?这个时候谁和头头过不去岂不遭殃?为什么不能来一条,单位有百分之二十的人下岗,头头就要引咎辞职。为什么不制定一个下岗法,保护职工的权益?没有一个下岗法规,头头说了算,岂不更加助长了当权者的私欲,岂不让营私舞弊的当权者更加有机可乘?吴小莎想给市长热线挂电话,谈谈她的心里话。

有关高考

她们把回城后依然苦难的根源归咎于没读上正牌大学。如果读上书,吴小莎和方亮绝不会在工厂混到随时准备着下岗,路远就不会因为过不了英语关被晋升副高职称刷下来,李叶就不会因为“工农兵大学生”这个畸形的学历被人瞧不起,改行搞行政。
于是她们把所有的砝码都投注在孩子身上。她们发誓,要让上一代人的理想种子在下一代人的理想王国发芽,开花,结果。要让孩子们为她们找回失落的一切。

“你们之所以如此紧张,是因为你们已经找不到什么法子对付命运,改变命运,孩子是你的,你们可以按自己的意原影响他,这是你们想拾回自我,惟一可自由主宰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在别的事情上你们的力量小如一滴水。”

"可以说没有,因为能预知的就不叫意外了。人的非凡能力不是表现在对意外事件的先知先觉,而是表现在意外发生时,所采取的一系列非凡的决定和出色的行动。比方说你,做梦也想不到高考前摔伤手,可是你却能咬紧牙关挺过去,表现出你对付意外的非凡能力,布而表现得更出色,不简单啊!生命的过程实质就是和不可预知的不幸的突发事件不断较量的过程,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期望,不断挑战,不断前进。”
“正因为人的生命是不可预知的,是由无数的未知数组成的,才需要期望,这样我们才可在意外发生的时候,按照所期望的目标积极主动地把问题解决好。如果没有期望,只好被意外牵着鼻子走,被动地接受命运的摆布,可是谁也不愿做命运的奴仆!”

“蓝宁是男孩,志向远大可以理解。妈不想你受这个苦,你报广州外国语大学得了。以你二模分数考这个学校委屈是委屈点,不过女孩子读了北大又怎样?跑去应聘,人家抬头一看女的,问也不问成绩和实力,心里就枪毙了你,分数明摆着比男生高,能力比男生强,硬是鸡蛋挑骨头,挑得你两眼泪汪汪自动退出。”

话剧《日出》

三月份去人艺看了话剧《日出》,近代剧作家曹禺创作的戏剧,该剧1936年6月在《文学季刊》第一期开始连载,同年10月首次出版。

时代背景:工厂停工,银行倒闭,地皮跌价,公债投机盛行。

主线剧情:方达生去某上海舞厅寻找初恋女友陈白露,让她跟他回老家结婚。陈不同意,她在舞厅签了卖身契,同时被银行家潘月亭包养。当天夜里她救了一个被卖来的小姑娘,但小姑娘又被带走卖去了三等妓院,不堪折辱自杀了。银行家潘月亭在那天夜里被更邪恶的势力陷害破产(黑吃黑),陈白露再也还不清卖身钱,吃了安眠药看日出。

一个支线剧情:背景是银行裁员(主线中潘月亭的银行),一个苦命人有三个孩子要养活,但他被裁了。因为这个家太穷,老婆也跑了。他跟三个孩子没有活路,就给孩子喂了毒药,然后自己跳楼了。

普通人的困境从未变过

想必大家已经知道我的心情。以前听到“太阳底下无新事”,只当一句话而已。

纵观历史,普通人面临的困境似乎从未变过。

经济困境、社会不平等、战争与冲突、疾病健康问题、教育机会不均、政治压迫、环境问题、法律和司法不公、文化和宗教冲突、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资源分配不均等等。

我们期待科学发展和技术革新能从本质上改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能给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最初的振奋期,却发现只是升级了更好的生产工具。有了一把金锄子,该干的活是一点没少,甚至还要额外维护它,得不偿失。

这个萧条猫冬的时刻,挺适合蛰伏。尽量避免失业,不动如山。减少投资,避免负债。减少社交,消费降级。保持理性客观,专注自我提升。为那些生命中必要的关系,人、事、物,可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锦上添花的,那就可有可无吧。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跟朋友聊天,听他讲几次死里逃生的经历后,我试图说点什么安慰一下。他淡淡笑着:“不用有后福,大难不死就行了。过一天赚一天。”

朋友们,不用期待哪个时间不是“历史的垃圾时间”,不用期待达成什么条件就“一切都好了”。没有理想的时间,没有“一切都好了”,永远很糟糕,永远好不了。意识到这些可以帮我们及时摒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开始看见真实世界,认真投入当下的生活。